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交通运输局积极探索构建“631”说理式执法模式(即60%的问题通过服务方式解决,30%的问题通过管理方式解决,10%的问题通过执法方式解决),把普法说理贯穿执法全过程,化解“执法难、难执法”矛盾,从源头上预防和减少违法违规行为。
一、重服务、强普法。做好事前预防服务。由“单向式”普法向“互动式”普法转变,向行政相对人提供参与行政执法过程的机会,通过切身体验实现深度认知并自觉守法经营。做实事中化解服务。由“静态”普法向“动态”普法转变,通过联合公安部门建立定期“体检”、整改销号等机制,将普法有机融入日常监管中,帮助行政相对人排查整改违法苗头和问题。做优事后回访服务。由“条文式”静态普法向“实用式”服务普法转变,制定《行政执法案后回访制度》,有效预防相同违法问题复发和不同违法问题新增。
二、优管理、强举措。普法与柔性执法相结合。严格执行裁量权基准,落实轻微免罚告知承诺制,采取免罚措施的同时进行普法宣传。普法与分类监管相结合。推出巡游出租汽车行业“色彩分类”管理,根据巡游出租汽车违规程度、违规次数、情节轻重等情况,对驾驶员及所属企业进行“色彩分类”,分类实施以普法宣传为主的“事前提醒”。普法与矛盾化解相结合。联合辖区人民法院设立行政争议调解工作站,建立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推动矛盾源头化解。
三、严执法、强内力。深化执法规范化建设。完善执法程序和标准,制定和完善《重大行政执法决定法制审核制度》等多项制度,构建全流程、全要素执法监督管理体系。强化队伍素质能力建设。组建南宁市交通运输执法师资工作室和交通运输法治宣传志愿服务队,针对执法难点、堵点打造精品课程,并制作《交通普法嘹嘹啰》普法山歌、普法小品等具有地方民族特色的法治文化作品,持续开展普法宣传活动。创新普法宣传方式。综合应用微信公众号、微博、电视、广播、报纸专栏等媒介,推动形成“广播有声、电视有影、报纸有文、网络有言”的立体化释法新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