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建设典型做法之七十三】安徽省淮北市交通运输综合行政执法支队探索“科技+法治+服务”深度融合新路径

2025-08-29 16:24:10    来源:

安徽省淮北市交通运输综合行政执法支队创新打造“慧执法、会监管、惠服务”品牌,探索出“科技+法治+服务”深度融合的新路径。

一、数智赋能,“慧执法”提升效能。一是建立动态数字化监管机制。依托行业大数据中心和智能监测网络,整合运输行业人、车、户、业务等20余类数据,覆盖全市重点路段、站场、港口等关键部位,实现实时监测和预警。二是推动执法数智化转型。升级治超站检测功能,实现“一车到底”检测,通过大数据分析,对车辆运输资质、技术状况、危货运输车辆填报电子运单等情况自动比对核查,实现综合“体检”。三是运用科技手段助力精准执法。在淮北火车站等重点区域部署5G布控球,对监控范围内车辆实施“毫秒级”特征解析,实时抓取数据构建动态车辆特征库,向执法终端推送预警,助力执法人员快速布控拦截。

二、高效协同,“会监管”优化环境一是深化“综合查一次”工作机制。建立交通运输系统内部执法、监管与服务协调联动机制,对涉及多个行政执法、监管服务主体的相关检查监管事项,对同一监管对象实施年度内集中联合检查一次,切实减轻企业负担。二是探索“云巡查”“远程管”模式。针对重点行业进行全方位、全过程、全天候监控,利用集成化、智慧化的监管平台,结合违法行为大数据24小时在线智能研判功能,配合线上问题巡查线下核查处置方式,建立简洁高效的事中事后监管模式。三是创新无人机应用。引进垂直起降固定翼飞机和无人化自动巡航机库系统,构建无人机数据互通平台,实现数据多级系统互通、资源共享。在公路巡查中,利用无人机搭载高清成像系统,迅速获取目标车辆实时影像,打破传统执法模式,实现从线索发现到处置的全流程高效联动。

三、执法为民,“惠服务”温暖人心。一是精准帮扶企业。坚持以“小切口”靶向施策,拓展政策精准滴灌,畅通政企沟通渠道,问需于企。成立工作专班,建立“一对一”常态化对接机制,及时掌握企业在运输环节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实施重点企业“一企一策”。二是优化案件处理模式。自主研发“交通违法案件远程自助处理系统”,当事人可在手机上完成案件处理,包括查询案件详情、上传证件信息、电子签名确认文书、缴纳罚款等操作,真正实现“让数据多跑路,让群众少跑腿”。三是加强法治宣传与服务。利用官方网站、微信公众号等平台,发布法律法规解读、典型案例分析等内容,提高企业和从业人员的法律意识。同时,依托执法站所设立便民服务点,为群众提供法律咨询等服务,将法治服务送到群众身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