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南京市交通运输综合行政执法总队立足“制度+技术+协同”,通过线上线下多渠道全过程执法监督体系,全面提升执法监督效能。
一、案件回访制度化,构建监督闭环。持续推进大件运输审批回访,研发执法“守护”系统回访模块,自动抓取数据发送定制化短信,实现行政处罚和入企检查事后回访。建立案件回访工作制度,将负面反馈工单化,构建法治监督、纪检监督、效能监督三色预警高效协同处置:红色预警(违纪线索)48小时内启动纪检核查,严查“吃拿卡要”行为;黄色预警(程序问题)5日内监督支队电话回访并调取视音频记录核查;蓝色预警(轻微问题)7日内基层支队核实反馈整改,优化执法态度与服务效能。
二、明查暗访常态化,督促问题整改。开展对基层一线的明查暗访,抽检道路现场巡查点、公路超限站、水上基地、办公点、服务窗口等执法点位,深挖基层执法薄弱环节,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反馈并督促整改,有效传导压力、压实责任。建立常态化机制,将明查暗访纳入年度执法监督计划,采取检查当日随机抽取检查人员和被检查单位等举措,提升明查暗访公正性和实效性。
三、教育培训体系化,强化能力支撑。深入推进交通运输执法“大讲堂·小课堂”活动,构建“理论+实践”“案例+研讨”“授课+互动”为主线的立体化培训体系,分层分类精准施训。“综合大讲堂”主要强化执法程序规范性,开展执法视音频记录功能、行政诉讼案例等培训。各支队“业务大讲堂”聚焦执法难点开展舆情应对培训、解析超限运输执法要点、组织安全标准专项答题等。各执法大队通过“说案评文”“情景模拟”“工作提示单”等形式开展实务性小课堂,有效提升一线执法人员业务素养和实操能力。
四、技术赋能监督,夯实执法规范。实施“守护”系统本地优化工程,整合视音频记录功能,将记录资料与案件和执法计划自动关联,大幅提高使用管理效率。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执法视音频记录监督管理工作的通知》,全面启动视音频抽检工作,同步修订完善执法案卷自查自评制度,与案卷抽检协同开展,对规范执法行为、防范执法风险、提升执法公信力产生良好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