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宁波市交通运输局积极探索“流动普法”新模式,实现普法宣传与日常运营的深度融合,提升行业法治素养和文明意识。
一、打造矩阵,移动型普法载体提升普法渗透力。利用公交、出租等交通工具的流动性特点,先后组建“爱心普法出租车队”“法治乡村公交线”“法治宁波号地铁宪法专线”等,将普法宣传融入日常运营,实现“车在路上跑、法在身边传”。同时,在公交站台、火车站、码头等人流密集区设置普法长廊,首创“三江夜游船”流动普法点,将普法与城市文旅相结合,提升普法渗透力。
二、集中资源,法治服务点位提升普法吸引力。陆续在宁波市公路学会、镇海镇石物流公司、北仑网约车司机服务中心等单位建设新时代交通法治阵地,统筹法律资源,将“政、企、协(学)会、从业人员”互动贯通,打造集“合规指导”“法律援助”“普法宣传”为一体的集约型、一站式交通法治阵地,持续开展法治课堂、法治沙龙、专家坐诊、围炉茶话等服务活动,提升普法吸引力。
三、创新手段,多种宣传活动提升普法感染力。组建“出租车公益普法车队”。30余名驾驶员经过统一培训,既当运营者,也当“普法使者”,在服务过程中主动向乘客讲解法律知识,解答疑问,营造“车厢即课堂”的普法氛围;针对卡车司机群体,开发趣味“交通法规亲子课”,开展“卡娃”专题普法活动,将法规教育延伸至家庭,让家庭温情成为安全行车的“软约束”,提升普法感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