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湖州市交通运输行政执法队南浔大队以打造“红色先锋艇”党建品牌为引领,聚焦规范化、专业化、便民化、数字化建设,通过统一形象、转变理念、健全机制、落细服务,成为浙江省基层站所规范化建设试点站所、交通执法实训基地。
一、凸显“规范”,内外兼修树形象
统一站所形象标识,依托地域特点,塑造“清莲”站所特色执法文化。升级调查询问室,采用全屋软包定制,避免当事人过激行为造成伤害。设置手机专门存放箱,调查询问时执法人员和当事人禁止将手机带入,有效避免违规请托和人情执法。联合南浔区图书馆设立南浔区城市流动图书馆,提供法律法规类、工具类、文学类等图书300余册,并定期更新,方便执法人员工作之余学习充电,也给当事人等候期间浏览阅读。配备大尺寸电视机,滚动播放交通运输领域法律法规普法宣传视频,实现“边执法边普法”,营造浓厚的站所文化氛围。对标省厅制度基准,细化基层站所制度职责体系、工作职责,完成大队、中队20余项制度和职责梳理并按规定上墙,做到内部管理制度全涵盖。聚焦关键环节,创新构建涉及党建行政、文书案卷、值班执勤等方面的基层站所台帐体系,强化过程追溯管理。深化执法监督,在窗口设置“阳光执法”二维码,邀请行政相对人通过微信扫码对执法行为进行评测,将监督评价由“线下”延伸至“线上”,满意率达98%。
二、落细“服务”,严格执法有温度
设立司机船员休息室,提供饮水和纳凉设施,方便过路司机、船员休息。在违法处理中心窗口配备便民服务台,放置老花镜、应急药箱、手机充电线等便民设施,给前来办事的群众提供便利。引入自动售货机,提供方便面、饮料等多样化的选择。微信开通便民服务号,建立线上咨询渠道,在线回复群众疑问。联合南浔区公安、法院、司法行政部门共同成立“浔语”矛盾调解工作室,与区矛盾调解中心联动共享调解数据库,聘请民警、法官、律师和执法人员担任调解员,灵活运用“调解+说理+处罚”的组合拳,有效化解执法矛盾,处理纠纷100余件。积极贯彻落实“首违免罚”制度,通过灵活运用引导、说服、教育等方式,督促当事人改正违法行为,助推法治化营商环境,实现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的统一。
三、优化“机制”,联勤联动出成效
大队数字执法室接入辖区交通运输非现场执法监控点,依靠智慧交通系统的扁平化指挥,安排专人进行实时动态监管,直接下达指令,第一时间调度一线执法人员及时处置,通过“点对点”模式实现就近指挥、快速反应、协同作战,有效应对执法突发性事件。推进部门联动协查,成立水上生态联勤警务站,交通、公安、生态环境部门执法人员实体化入驻并实行联合办公,加强联合巡航执法力度,解决多部门重复检查顽疾,联合处理水生态案件。联合市场监督管理局对辖区水上供油单位开展多次跨部门联合“双随机”抽查,对供油单位开展不合格燃油溯源抄告追查。建立南浔公路月巡机制,由南浔大队、区公路中心、区综合行政执法、区公安交警、属地镇街组成“五方”联动,推进“综合查一次”,加强对涉路违法行为、路域环境损害等行为的查处,形成齐抓共管、联合惩戒的工作格局。
四、推进“智治”,数字执法提质效
探索线上巡查模式,将公交监控探头接入数字执法系统,依托公交运行轨迹和非现场执法超限检测系统实现全方位、多部门非现场执法。在违法处理窗口配备高拍仪和签字板,执法实现案件100%电子化运转和归档。全面应用交通“掌上办”“自助办”,实现群众违法处理“跑零次”和“减半罚”。配备执法数据智能采集柜,实现穿戴设备一体化管理,分类存放执法人员鞋帽衣物和单兵装备,执法记录仪接入后自动充电并上传数据,实现执法全过程音视频资料的自动记录和保存,提高工作效率和数据安全性。建立数字执法室,接入辖区内非现场执法监控点实时动态监管,通过扁平化指挥,实现就近指挥、快速反应、协同执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