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德州市交通运输综合执法支队京台高速鲁冀界治超检测站始终坚持“执法为民、服务发展”理念,创新构建服务型执法和全链条管理新模式,扎实创建人民满意的基层执法站所。
一是引导前置,回应关切。定期开展“基层站所开放日”活动,与出租车司机代表座谈,邀请司机参与跟队执法,广泛收集司机群体诉求,积极回应社会关切。与物流货运企业等构筑党建共建联盟,开展送法助企、路政宣传等活动。二是提醒前置,减少违法。依托“信用交通”等网站,建立完善超限超载车辆信用“红黑名单”;通过群众热线举报和非法营运智能识别系统线上监测,建立疑似非法营运车辆“灰名单”,执法人员定期向列入两类名单的重点监管车辆发送告知提醒,对从业人员进行警示教育,减少违法行为发生。三是端口前置,一站服务。扎实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活动,打造“司机之家”,设置医疗救助室、法律咨询室等功能室,开展法律咨询、法律援助、普法宣讲、安全驾驶培训等服务活动,打通服务货车司机的“最后一公里”。
一是创新执法手段。设置非现场执法系统,实现不停车无感检测过往车辆的各项参数,完成对超限车辆的取证和告知,避免“逢车必检”造成拥堵压车。实现执法电子文书生成、电子签章、签名集成应用。二是畅通反映渠道。坚持“诉求即导向”理念,将投诉热点转为执法重点,有效化解交通运输执法领域风险隐患。三是推行柔性执法。坚持和发展好新时代“枫桥经验”,积极探索矛盾纠纷化解方式,整合法治宣传、法律援助等公共法律服务职能,做到货车司机合理诉求解决到位、不合理诉求解释到位、实际困难帮扶到位。
一是强化包容审慎监管。推行减罚集体讨论制和免罚告知承诺制,将34项违法行为、50种违法情形纳入减罚和免罚清单,规范行政处罚裁量权。二是深化双向追踪问效。建立执法评议、企业回访机制,搭建线上监督评议平台,创新“码上监督”,广泛开展执法监督评议,接受群众监督。定期对被处罚企业进行电话随访、上门回访,了解违法行为整改情况,形成罚后释疑、案后回访、不断修正的服务监管完整闭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