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沂是连接南北、贯穿东西的物流枢纽,现代物流业发展迅猛。与此同时,货损货差、运输时效、运输价格等矛盾纠纷集中涌现,去年受理交通物流类工单7500余件,占交通运输类工单总量77.14%。
为破解交通物流发展掣肘,临沂市交通运输局在物流核心区设立兰山区交通物流矛盾纠纷调处中心,创新“园区+行政+人民+司法”四级调处机制,实现纠纷逐级调解、“一站式”解决,为3000多家物流运输企业、13.6万名从业人员保驾护航。今年1-7月,共处理交通物流矛盾纠纷2708件、同比下降19.7%,群众满意率达95%、同比提升3个百分点,纠纷处理周期平均缩短30%。
一、创新园区自治,浅层微小矛盾就地化解
按照“一园区、一网格”思路,设置园区自治网格20个,开设服务专窗、公开28个投诉电话,配备网格负责人、联络员和调处专员50余名,从园区管理人员、物流业户、基层党员中择优遴选,充分发挥人员熟、情况清优势,实现窗口有人守、电话有人接、矛盾有人管,推动浅层微小矛盾就地化解“不出园”。探索溯源治理,约定租赁合同诚信条款、试点诚信保证金、创新物流保价运输机制,推动加快形成行业自律,有效避免低货值、小金额货损货差纠纷。
二、行政驻点调解,矛盾诉求快速反馈受理
设置行政调解办公室,从事业中心、执法队伍中选派12名公职人员长期驻守,发挥协调能力强、群众信赖度高优势,对自治调解不成的矛盾纠纷实现高效化解。矛盾受理渠道实行双线并行,线上,开发兰山区交通物流矛盾纠纷投诉平台,公布“交通物流服务”投诉咨询二维码;线下,设立矛盾纠纷受理座席,行政人员轮流坐班,方便实现诉求快速响应、矛盾“面对面”沟通。为方便异地矛盾纠纷调处,建立远程调解室,通过视频在线展示物流运单、货损情况、微信记录等,实现矛盾纠纷双方线下“不见面”、线上“云调解”。
执法人员采用行政调解方式对当事人进行物流矛盾纠纷调解
三、用好人民调解,既法理相融又温情满满
成立兰山区交通物流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公涛交通法治工作室”派驻支持,并设立“兰山工作站”,吸纳17名公职律师、人民调解员、基层法律工作者、园区负责人等30余名委员,“临沂交通同行法治攻坚团队”深度参与,行业、企业和当事人提供法律宣讲、矛盾调解等服务,充分保障人民调解的专业性和广泛性。调解过程充分运用“说理式”执法理念,通过事前普法、事中说理,将释法理评事理讲情理贯穿调解全过程,指导当事人依法维护个人权益,避免矛盾升级扩大。
交通物流矛盾调处中心的调解室
四、司法调解兜底,强化矛盾纠纷诉前保障
对接兰山区人民法院开展“府院联动”工作试点,建设“现代物流产业诉源治理中心”,为矛盾纠纷提供司法调解保障。法院指派法官团队定期现场办公,对调解协议书进行司法确认,或进行诉前司法调解,或依据当事人意愿立案审理,就地开设门前“小法庭”,推动实现“审理一件、教育一片”。
兰山区交通物流矛盾纠纷调处中心是新时代“枫桥经验”在临沂交通物流行业的生动实践,通过四级调解机制,提供“一站式”服务,实现“由管理到治理”、调解力量“由一元到多元”、管理服务“由被动到主动”根本性转变,初步蹚出了一条“小事不出档,大事不出园,矛盾不上交,纠纷不激化”的交通物流行业基层治理新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