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地制宜 精准施策努力打造公路精品养护工程

2016-06-23 14:56:00    来源:

因地制宜  精准施策

努力打造公路精品养护工程

——全国养护管理工作会交流发言材料

福建省交通运输厅  黄祥谈厅长

2016年6月16日

 

尊敬的杨部长、各位领导:

感谢交通运输部及兄弟省市对福建的关心支持。根据会议安排,现就福建打造公路精品养护工程作简要汇报:

福建地处我国东南沿海,地形“八山一水一分田”,暴雨洪涝自然灾害及滑坡溜方地质灾害多发。全省公路大多依山傍水而建,山高坡陡,养护工作任务重、难度大。“十二五”以来,福建加快建设美丽交通生态公路,全力打造集安全、畅通、智慧、服务、绿色、人文为一体的精品养护工程。

一、坚持“两个引领”,增强养护效益

一是创新引领。创新养护决策,利用路况快速检测系统(CiCs)建立“路况检测、评定分析、计划编制、方案设计、项目后评估”体系,构建起科学化的养护决策管理体系。创新养护技术,针对地质复杂、高边坡多,开发应用边坡安全多测点卫星导航实时在线监测系统;针对夏季高温、春季多雨的特点,开展高速公路沥青路面应对极端气候关键技术研究并获公路学会科技一等奖;路面裂缝处治、刻槽修补、稀浆封层、隧道路面抗滑等技术研发取得突破。创新养护工艺,研究适合福建气候特点的水泥混凝土路面材料、结构及病害处治工艺,形成地方标准;建立高速公路大桥、特大桥健康自动化监测系统,每年省级投入2500万元开展长大复杂桥梁抽查监控,病害桥梁“挂牌督办、整改销号”。二是标准化引领。普通公路推行“基础设施标准化、养护作业标准化、服务管理标准化”以及“平安优先、路况优良、管理优化、服务优质、生态优美的“三化五优”养护标准化管理体系。高速公路引入ISO9001国际标准质量管理体系,在全国率先施行《高速公路运营服务规范》,使标准成为习惯、习惯符合标准、结果达到标准。

二、围绕“两项重点”,夯实养护基础

一是畅安优先。树立全寿命周期理念,高速公路采取路面微表处、罩面措施加强预防性养护;普通公路建立路面接缝养护数据库,做到周期养护、定期检查、及时修补。加强抗灾防灾体系建设,构建起“公路应急抢险队伍、武警交通驻闽应急部队、在建施工力量、社会应急力量”四方协作应急联动机制,增强快速反应、应急救援和协同作战能力。因地制宜、因害设防,在公路灾害隐患点增设锚索框架、抗滑桩、挂网锚喷、SNS防护网、骨架护坡等灾防设施,并见缝插针种植乔木、爬藤、三维植草稳固水土,提升公路防灾抗毁能力。二是服务为本。新建成47处普通干线公路服务区(停车区);高速公路服务区全部实现精细化服务、品牌化经营,并自建全省“驿佳购”便利店连锁品牌。干线公路网监测、调度实现省市县三级联网联动,并通过闽通宝App、微信公众号、可变情报板、12328等为群众提供全方位出行资讯、求助服务。

三、突出“两大融合”,提升养护品质

一是把生态文明融入公路养护。我们将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贯穿养护全过程,高速公路建成“千里高速公路绿色长廊、百处园林景观工程、百个绿色生态单位”,普通国省道利用沿线荒地废地依景就势打造富有特色的景观带,促进路与自然和谐共存,营造出“人在路上走,车在画中游”的动态美感。二是把文化传承融入公路养护。一路一主题,一路一特色,高速公路打造漳州天福茶文化、古田红土地等主题服务区。普通国省道对省界、市界、桥隧、养护班站、服务区及绿化点等进行统一文化设计,建设公路文化展示馆,打造成集沿线人文精华、自然生态、旅游风光为一体的文化长廊。人在路上不仅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而且还记得住乡愁。

我们深深感到,全面推动公路养护发展,体制机制是保障,福建充分发挥高速公路“运营全省统一”、国省道“条块结合、以块为主、省级行业指导”体制优势,调动各方积极性;转变理念是先导,在“四个交通”指引下,将创新、人本、绿色、文化等理念融入养护管理,提升养护层次;精细化管理是核心,将精细化贯穿养护生产、运营管理、公众服务全过程,深化了养护内涵,拓展了管理外延,降低了养护成本;因地制宜是关键,紧紧抓住生态这一宝贵资源,深挖潜力,将资源优势转化为养护管理优势。

下一步,我们将认真贯彻落实本次会议精神,借鉴兄弟省市经验做法,推进全省干线公路品质再提升、服务再提质、管理再提效,更好服务经济社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