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今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为深入开展“我看新中国成立70周年新成就”专题调研,认真做好“双先”表彰推荐和寻找“最美”活动,结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中关于深入开展调查研究的部署安排,交通运输部离退休干部局专题研究制订了走访调研活动计划,重点走访部机关离休干部、共和国同龄人和部分退休干部,沉下去了解民情、掌握实情、听取意见,着力解决老同志的操心事、烦心事和揪心事,把调研成果转化为解决部机关离退休干部实际问题的具体行动。本公众号将根据调研进程安排,陆续刊发走访调研报道,供学习交流。
先立志,男,四川人,1924年3月出生,1948年8月参加工作,1949年5月入党,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后在莫斯科公路学院道路桥梁专业学习,1985年12月离休。
近日,离退休干部局黄寺工作处副处长刘亚辉、黄寺工作处李洪宇、综合处(党办)孔艳华一行三人看望慰问调研离休干部先立志。先老虽95岁高龄,依然精神矍铄、思路清晰,对我们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
心怀理想,投身革命工作
先老1945年在重庆进入上海交通大学,日本投降后随校迁往上海,1948年8月离开上海到解放区,在石家庄华北人民政府工作。学生时代先老就认识到国民党政府贪污腐败、政局黑暗,偶然机会先老读到了《共产党宣言》、《新民主主义论》,受进步思想影响,他积极参加了“反内战”、“反饥饿”、“反破坏”等一系列学生运动。当时,国民党正在实施白色恐怖,先老冒着生命危险参加革命工作,大义凛然、视死如归。
矢志不移,奉献交通
1951年8月,先老赴莫斯科道路工程学院学习,1956年5月回国在交通部公路局工作。他说自己一辈子修路架桥,对道路桥梁有着深厚的感情。1958年先老参与援建蒙古布尔干大桥,被蒙古人民共和国大呼拉尔主席团授予劳动勋章。回国后,参与修建湘潭大桥,在当时馒头蘸盐当菜吃的艰苦条件下,创造多项全国之最,被授予“劳动英雄”、“建桥英雄”等荣誉称号。1965年先老负责修建四川攀枝花钢铁基地公路和跨金沙江当时我国最大跨径公路钢拱桥,以羊皮筏子渡过金沙江,经过麻风病流行的“无人区”,一路拼荆斩棘,开通公路,并在金沙江上建成当时我国最大的钢箱拱桥,被攀钢建设总指挥部评为先进工作者。
1980年先老应邀去法国和瑞典考察高速公路,深深体会到高速公路是社会与经济发展的必然产物,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必须也必然要修建高速公路。当时,国内对于“中国要不要修建高速公路”的问题认识并不统一。先老在《人民日报》、《经济日报》、《经济参考》等报刊上陆续发表几十篇文章支持中国高速公路建设。当前,中国高速公路的通车里程位居世界第一,先老感到由衷的高兴和自豪。高速公路、桥梁等交通发展的各项数据,他都熟记于心、如数家珍。
伉俪情深,晚年幸福
走进先老,印象最深刻的是老伴对他的一往情深。老伴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心灵手巧,多才多艺。同样90多岁高龄的老伴说起先老赞不绝口,在北京长大的老伴当初之所以看中这个四川农村出来的小伙子,是因为看重他对国家有贡献、对工作很执着,品德高尚,公而忘我。老伴说,活着就是为了好好照顾先老。老伴拿出离退休干部局组织钻石婚庆典时拍摄的照片,对我们局组织这样一场有意义的纪念活动赞不绝口,给他们的晚年生活带来惊喜和欣慰。如今,两位90多岁的老人每日看书学习坚持运动,相互扶持,幸福满满。
东京漫步
东京街头漫步走,皇宫门前忆归仇;
千万冤魂两国鬼,胜者败者皆是愁。
和平共处为善策,共同开发争上游;
千万莫忘前车鉴,子子孙孙永无忧。
——先立志作于日本东京
《攀钢赞》
二十年前荒草山,羊皮筏子当渡船;
八方儿女来会战,齐心奋战万重关;
喜看群楼山间立,七桥飞渡金沙江;
宝顶兰尖为柱石,弄平钢水永流长。
——先立志作于纪念攀钢建设二十周年
先老(左二)和老伴(右一)与工作人员一起回忆往事
说起交通建设的成就先老赞不绝口
【调研组成员:刘亚辉、孔艳华、李洪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