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为引导老同志围绕大局积极发挥作用,4月中旬,离退休干部局面向部系统全体老同志开展“我看交通运输脱贫攻坚新成就”主题征文活动,引导老同志们结合亲身经历或学习心得体会,撰写文章或提出建设性意见建议,为助力交通运输脱贫攻坚贡献智慧和力量。以下刊发部机关离退休干部和平里党支部孙国庆撰写的署名文章。
脱贫攻坚,交通先行
孙国庆
消除贫困、改善民生、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我们党的重要使命。早在上世纪80年代我国就打响了全面脱贫的攻坚战。交通运输是脱贫攻坚的基础性、先导性条件,“要想富,先修路”,是全社会的共识。交通运输部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全面推进交通扶贫工作。我是1983年初到交通部工作的,在职时的40余年里大多数时间是在规划司工作,亲身经历并参与了这一具有重要时代意义的工作。
我部的扶贫工作可追溯到上世纪80年代中期,主要是大力推进贫困地区的公路建设,从1986年开始定点扶贫河南洛阳栾川县。1994年国务院出台《国家“八七”扶贫攻坚计划》后,我部将定点扶贫地区调整为云南省怒江州和河南省洛阳市,并选派了10批干部入驻定点扶贫地区,深入调查研究,编制交通规划,完善工作机制,组织项目实施,为这些地区做了大量富有成效的工作。以洛阳市扶贫为例,修通了700个行政村2049公里的通村公路,新建、改建干线和县乡公路2627公里,架设桥梁77座,全市实现了乡乡通油路的目标,特别是连接南部山区的嵩县、栾川、洛宁、汝阳、宜阳、伊川6个贫困县的公路环线全部贯通。经过10多年的努力,极大改善了当地的交通条件,改善了人民生活。
2008年汶川大地震后,按照中央定点扶贫工作安排,我部定点扶贫转移到受灾最严重的四川省阿坝州,主要对阿坝州黑水、小金、壤塘3个高原藏区深度贫困县开展定点帮扶,“5.12”特大地震后,很多地方满目疮痍、余震不断,汛期多次发生洪水并引发滑坡和泥石流。部派去的扶贫工作组同志冒着艰险,克服3000米高原反应,深入调查研究,提出了交通脱贫工作总体思路,编制完成了《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交通扶贫规划纲要(2009-2020)》。截至2018年,部不断加大对定点扶贫县的支持力度,仅壤塘一县,部省累计投资11.55亿元,先后实施62个项目,建成农村公路24条332.7公里。在多年的持续努力下,实现了让贫困群众走上沥青路和水泥路的梦想。2018年,小金县率先完成了脱贫攻坚任务,壤塘、黑水也于今年2月份顺利实现脱贫。
2011年11月,中央召开了全国扶贫开发工作会议,印发了《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11-2020年)》,明确提出要以集中连片特困地区为扶贫攻坚主战场。部里迅速行动,狠抓落实,成立了扶贫开发工作领导小组和办公室,扶贫办设在规划司。主要负责组织拟订交通运输部扶贫开发规划、政策措施及有关制度,建立与国家有关部门及有关省(区、市)在扶贫工作的信息沟通和协调配合机制。同时,将已明确实施特殊政策的西藏、四省藏区、新疆南疆三地州(后又为四地州,即和田地区、阿克苏地区、喀什地区、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实施开发式扶贫。还决定由我部牵头负责六盘山集中连片特困地区的扶贫攻坚,包括宁夏西海固地区、陕西桥山西部地区甘肃中东部地区、及青海海东地区共61个县(区),面积约15.27平方公里,涉及2000余万人口。
为了抓好工作落实,部里再次抽调工作人员,深入有关省区调查研究,编制了《集中连片特困地区交通建设扶贫规划》,并与19个省(区、市)人民政府签订了交通扶贫部省共建协议,分解目标任务,确定帮扶政策,落实具体措施。规划把农村公路建设作为重点,提出了“外通内联、通村畅乡、班车到村、安全便捷”工作目标。针对贫困地区的实际,提高了投资补助标准,还安排专项资金支持建设一批对扶贫开发有重要意义的资源路、旅游路,以及贫困地区迫切需要的县级、乡镇和建制村客运站点建设。在抓好农村公路建设的同时,还努力打通“断头路”,畅通省际路,建设高速路,帮助贫困地区加快交通建设,迎来新的发展机遇。
我记得在部派出的各地扶贫工作组中,都有规划司同志的身影,真正是“扶贫攻坚,交通先行,规划在先”。回首几十年来交通扶贫之路,交通人服务大局、脚踏实地、顽强拼搏、接续推进,用汗水换来了贫困地区落后交通面貌的质变,有力支撑了脱贫攻坚战略的深入实施,向党中央、国务院和人民群众交出了一份无愧于心的历史答卷。我还记得在河南农村调研时,当地群众说:“要致富先修路,致富不忘交通部;公路通百业兴,幸福不忘交通厅”。这样的表达,正是老百姓对党和政府的高度赞扬,对党治国理政政策的高度评价。习近平总书记批示“为农村特别是贫困地区带去了人气、财气,为党在基层凝聚了民心”。交通扶贫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成效,相信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2020年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一定能顺利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