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交通运输脱贫攻坚新成就”主题征文活动(十)

2020-07-02 11:18:00    来源:

 

 

   【编者按】为引导老同志围绕大局积极发挥作用,4月中旬,离退休干部局面向部系统全体老同志开展“我看交通运输脱贫攻坚新成就”主题征文活动,引导老同志们结合亲身经历或学习心得体会,撰写文章或提出建设性意见建议,为助力交通运输脱贫攻坚贡献智慧和力量。今日本公众号刊发原交通部总工、部离退休干部方庄党支部杨盛福撰写的署名文章。

 

公路人的扶贫路

原交通部总工、部离退休干部方庄党支部  杨盛福

 

去年是新中国70周年华诞。公路人为祖国母亲献上了一份厚重的寿礼,就是全国公路通车里程突破了500万公里,其中农村公路达到420万公里,实现了具备条件的乡(镇)和建制村100%通硬化路。公路人梦寐以求的村村通公路的心愿,在短短的70年就实现了。这在人类公路发展史上堪称奇迹,在世界上也实属罕见。这是全国公路人按照党中央的要求,在各级政府领导下,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理念,传承弘扬“两路”精神,以“愚公移山”的顽强斗志与广大人民群众日以继夜、年复一年的“逢山开路、遇水架桥”,在祖国的壮丽大好河山,画出一道道亮丽的风景线,绘成一幅黑白相间、遍布全国的公路网,是几代公路人“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甘当路石、无私奉献”,为民造福铸就在祖国大地的无字丰碑。

公路是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设施,是改变农村面貌和老少边穷地区脱贫致富的重要支撑与保障。公路建设滞后,会严重影响人民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以前部里经常接到各地发来的求助电报:革命老区井冈山的毛竹运不出来,河南辉县太行山区的土特产山楂成堆烂在山上,陕西安康地区的木耳、茶叶、鸡蛋大量积压……老百姓戏称,我们这是捧着金饭碗要饭。贫困地区的人们深刻感受到了无路之难、无路之苦、无路之痛。“要想富、先修路”就是他们发自肺腑的呼唤,是老少边穷地区祖祖辈辈对路的渴望与期盼。

新中国成立后,党中央十分重视公路建设,早在1950年毛泽东主席就向解放军发出了“一面进军、一面筑路”、“为了帮助各兄弟民族,不怕困难,努力筑路”的号令。朱德总司令提出了“好好建设公路,为造福人民和巩固国防而努力”的要求。各级各部门积极响应,抽调干部和工程技术人员,配合解放军,与各族民众一道,“逢山开路、遇水架桥”,建成了举世瞩目的川藏、青藏公路,并铸就了“一不怕苦、二不怕死”、“顽强拼搏、甘当路石、军民一家、民族团结”的“两路”精神。正是这种精神激励着一代代公路人砥砺前行,即使在自然灾害、文革等极端特殊环境下,在公路建设投资体制下放、公路建设资金严重不足、物资供应渠道不畅、技术力量十分薄弱的艰难岁月,公路人也没有退却,而是迎着困难上,按照中央制定的“依靠地方、依靠群众、以普及为主”的公路发展方针,借助农村“山、水、田、林、路”综合治理的政策,采用“民工建勤、民办公助”的办法,组织发动群众,靠勤劳的双手,以敢教日月换新天的战天斗地精神,在崇山峻岭、大山深处,开展劳动致富,修筑县乡公路,涌现出了一批像河南辉县人民“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在太行山的悬崖峭壁、劈山凿洞、筑路架桥的先进典型。

为了帮助贫困地区尽快改变面貌,解决群众出行难的问题,改革开放之初的80年代,党中央就对帮助贫困地区尽快改变面貌作出部署。为确保300多个国家级贫困县尽早脱贫,国家制定了“八七扶贫攻坚计划”。对交通的要求是:“绝大多数贫困乡镇和有集市贸易市场和商品产地的地方通公路”,“到2000年要为贫困地区脱贫创造一个基本能适应生产生活要求的交通条件”。1984年国务院成立贫困地区经济开发领导小组,负责督促检查各有关地方和国家有关部门对各项扶贫工作措施的落实。交通部按照国家制定的到2000年实现四个现代的奋斗目标和扶贫攻坚的要求,及时调整公路建设方针,把公里建设由“以普及为主”调整为“普及与提高相结合,以提高为主”,即在加快修建县、乡、村公路的同时,不断提高公路的标准与质量,以适应公路交通量不断增长的需要。到2000年,全国公路通车里程达到140万公里,全国98.3%的乡镇和89.5%的村通了公路,老百姓出行更加便捷,货物运输更加通畅,为促进当地经济发展,助力人民群众脱贫致富做出突出贡献。

进入新世纪,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公路建设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最重要的标志,就是国家把公路建设列为国民经济发展的重点之一。1998年,为了应对东南亚金融危机影响,国家推出“扩大内需、稳定经济增长”的决策,重点实施公路、铁路等基础设施建设,把公路建设列为重中之重。1999年国家又做出了“西部大开发”的重大战略部署,进一步强调必须加快基础设施建设,近期以公路建设为重点。为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部里对公路建设提出了“建设公路主骨架,扩大覆盖面,力争全国公路在总量、质量和管理水平上实现新的突破”的奋斗目标,并要求各级交通部门充分认识肩负着促进公路发展和带动国民经济发展的双重责任,积极行动起来,采取措施,保证完成任务。到2010年,全国公路达到400万公里,十年新增260万公里,99%以上的乡镇、村通公路,基本实现了乡村公路全覆盖。2014年3月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关于农村公路建设”的批示中,充分肯定了农村公路建设的成绩,总书记指出,“近十年来农村公路建设成绩斐然,为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作出了重要贡献。”同时,对农村公路建设今后的发展指明了方向,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就是不仅要把公路建好,还要“通过创新体制,进一步把农村公路建好、管好、护好、运营好”。全国公路人认真贯彻落实总书记“四好农村路”建设指示精神,按照部提出的交通扶贫攻坚的计划和安排,在加快不通公路乡村公路建设的同时,因地制宜,按照各地区特点和不同需求,修建各具特色的资源路、产业路、旅游路、平安路等等,尽可能满足广大人民群众致富奔小康和安全便捷出行的需要。经过5年建设,到2019年底,共新改建农村公路139.2万公里,100%具备条件的乡镇和建制村通硬化路。一个以县城为中心、乡镇为节点、建制村为网站的交通网络初步形成。农村公路“货畅其流、人便于行”,让广大群众走得好、走的舒适,为消除制约农村发展的交通瓶颈,为广大农民特别是贫困地区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提供了重要支持。今年3月份,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召开的“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座谈会”上指出,“贫困地区群众出行难等长期没有解决的老大难问题普遍解决。”还谈到他去贫困地区考察时的感受,“前几年去的时候,沿途道路都是颠簸,这几年看到实实在在的变化,道路平坦畅通了,心里非常高兴”。这是对交通扶贫的首肯和褒奖。

今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收官之年,也是决战决胜脱贫攻坚之年。全国公路人把习近平总书记对公路扶贫成绩的肯定化为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的动力。在加快“三区三州”扶贫公路建设的同时,进一步推动“四好农村路”建设,为农村特别是贫困地区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当好先行,提供有力的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