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寺第二党支部“老交通·看交通”活动优秀作品汇编(一)

2022-05-06 09:07:33    来源:离退休干部局

【编者按】为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根据局党委关于开展“我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调研活动的部署要求,黄寺第二党支部开拓工作思路、创新活动形式,利用党支部微信群开展“老交通·看交通”活动,引导老同志讲好交通故事、传承红色基因,从党领导的奋斗历程和伟大成就中汲取智慧力量。

活动在老同志中引起了强烈反响,他们结合各自的工作经历,分别从公路、水运、桥梁、海事、港口、救捞、小件快递运输、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交通扶贫、人事和档案管理、海事法律、交通精神等多方面为切入点,从不同角度回顾了我国交通运输事业的发展变化和历史性成就,深刻总结了在党的领导下我国从交通弱国到交通大国飞跃历程中所积累的宝贵经验,深情歌颂了交通运输事业发展过程中所涌现出来的先进模范事迹及所铸就的交通精神,并对正在加快建设交通强国,当好中国现代化开路先锋献计献策,用饱含深情的文字书写下作为一名老交通人的骄傲与自豪,共同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凝心聚力、发光发热,以实际行动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今天起,“老交通·看交通”部分优秀作品将在交通运输部离退休干部局微信公众号中进行展示,敬请关注。

(一)沿海灯标亮起来

刘功臣

1976年,我刚从大连海院毕业上远洋船工作时,沿欧洲海域进易北河抵靠德国汉堡港,沿途航标灯亮标明、位置准确、标识清楚,非常好识别辨认,我们特别羡慕,而回到国内,落差太大,船员们形容我们的灯标亮度像萤火虫一样,海图上标识射程15海里,到了12海里还没有看到。那时心想,什么时候我们能达到西欧的航标水平啊!

1983年10月,675座海上干线公用航标,从海军全部移交给交通部管理,连同部直属港口航标,划分为北方、东海、南海三个海区进行管理(2001年增加海南海区管理航标)。在交通部的重视和不断加大投入的情况下,海区航标建设经过80年代至90年代的快速发展,上世纪末实现了80年代部党组提出的“沿海灯标亮起来”的目标,结束了海上干线公用航标低矮破旧的历史。

这一成果和变化,得到了国际航标界的认可。1999年,国际航标协会决定其第16届大会于2006年在中国召开。2004年,国际航标协会理事会在上海召开,检查16届大会筹备工作,并参观了上海、天津的航标管理情况,理事们一致赞叹中国的航标事业发展迅速。挪威理事奥丁说,中国的航标管理颠覆了他对发展中国家航标的概念,没想到会这么好! 加拿大理事米切尔说,他20多年前来过中国,知道那时中国的航标水平,没想到变化这么大,快达到欧美水平了。

2006年末,我国建成覆盖沿海的船舶自动识别系统(AIS)基站骨干网,成为第一个完成此项系统工程的航海大国。当年5月,国际航标协会第16届大会如期在上海召开,中国第一次成为国际航标协会的“主席国”,我成为中国人第一次当选的国际航标协会理事会主席,中国航标事业进入国际先进行列。

这些年,中国航标无论在配布优化、助航效能增强上,或是在补点新建、技术改造上,还是在新光源、新能源、新材料、新技术的运用上,都得到飞速发展。到2021年底,中国海事管理的航标19214座,AIS基站610座,还在南沙群岛建设了5座颜值很高的灯塔,全覆盖中国沿海水域,中国航标管理效能总体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

(二)从1973年希腊籍货轮在台湾海峡沉没事件说起

孙继

1990年,我从部队转业后来到交通部工作,被分配到安全监督局,具体参加中国海上搜救中心办公室的值班工作。在熟悉值班工作的过程中,了解到中国海上搜救中心的前身是全国海上安全指挥部。1973年10月,我国外贸部租用的希腊籍货船在台湾海峡受台风袭击遇险后向中国求救,当时厦门港仅有一艘138千瓦小拖轮,因风浪巨大而无法出海施救,遇险货船最终沉没,27名船员遇难,在国内外造成不良影响。此事件暴露了当时中国海上搜救的落后状况,对此,根据国务院的决定,于1974年1月,由交通部牵头有关部委和军队参与,成立了“全国海上安全指挥部”,沿海各地也成立了相应机构,统一负责海难救助工作。由于受到国家高度重视和有关方面大力支持,海上搜救资源全面整合,特别是1978年4月部救捞局成立,连同在沿海设立的三个救捞局和若干救助站,形成了交通部专业救助网之后,我国建立了统一的海上搜救协调指挥系统,扭转了海上搜救工作的落后面貌。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不断深化,为履行《1979年海上搜寻救助公约》,1990年6月,交通部成立中国海上搜救中心,取代原全国海上安全指挥部,日常工作由部安监局承办;1998年,在交通部机构改革中,新设置的海事局负责中国海上搜救中心日常工作。记得1999年5月,我同海事局通航处的同志一起到信息产业部了解申请全国统一、简单、易记的水上搜救电话特服号码事项,当时对方给了几个特服号码供选择,其中12395被我们选中,是取123“救我”之谐音。后海事局正式发申请函,经专家论证和信息产业部批准,2000年1月3日,12395作为便捷的水上搜救报警求助电话号码,在全国范围统一使用。

2003年,救助打捞体制改革,救助、打捞分开管理,成立4个救助飞行队;2004年1月,海上搜救咨询专家组成立;2005年,由交通部牵头的国家搜救部际联席会议制度建立(2012年又建立重大海上溢油应急处置部际联席会议制度)。同年,“中国海上搜救中心”成为交通部的内设机构,并撤销“中国海上搜救中心办公室”,成立“中国海上搜救中心总值班室”,承担“中国海上搜救中心”各项工作和国务院海上搜救部际联席会议日常工作,当年国务院办公厅还印发了《国家海上搜救应急预案》。至此,中国海上搜救工作从组织结构、制度形态均上升为国家应急体系的一部分。交通部投资建成中国全球海上遇险与安全系统、搜救应急辅助决策系统(遇险船舶和海洋气象数据查询、搜救力量数据库、船舶报告和船舶交通管理、船舶自动识别、跨区域远程船舶航行动态实时监控)等通信信息设施,救捞系统海空立体化快速反应专业救助力量的壮大和动态待命救助值班制度的建立,交通部与相关部委、军队、武警在搜救工作中进一步强化的配合协作关系,使海上搜救应急机制不断完善,形成了以中国海上搜救中心组织、协调、指挥的专业力量与社会力量相结合、地方与军队相结合、多部门协同配合的海上搜救新格局。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充分发挥国家海上搜救体制机制优势,水上搜救体系建设、决策指挥、管理运行、队伍装备均取得显著成效,水上搜救能力和水平有了长足进步。目前我国共有海上救助待命点88个,最远一个位于南沙岛礁,标志着专业海上搜救力量基本覆盖我国18000公里海岸线。2010至2018年,搜救成功率96.2%,2020年搜救成功率95.8%。

目前,根据党中央、国务院印发的《交通强国建设纲要》和2019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加强水上搜救工作的通知》要求,我国水上搜救工作正聚焦高质量发展蓝图,推动各相关单位齐抓共管,共同向水上搜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迈进。比如,浙江海上搜救中心试点的智控平台已经展示了这样的前景:智控平台对海上遇险报警信号能自动进行语音识别,自动采集遇险船舶和人员位置并智能定位,自动启动遇险船舶和人员漂流模式和位置,智能展示最近最优救助力量;紧接着通过话筒下达救援指令到附近船舶和救援力量等接收端,通过高效组织,救助力量第一时间赶往搜救现场。

(三)我看交通部思想宣传工作

封天成

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历史交汇之时,我们回顾交通历程,畅谈交通成就,展望交通发展,其实际意义在于对标新时代,开启新征程,一起向未来。

我是1987年来到交通部搞思想宣传工作。回忆起来,部党组、部领导抓两个文明建设抓得紧,抓得实,效果好,部内外均反映热烈。我认为有以下突出特点:

一、组织健全。在全国交通系统成立了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并下设精神文明建设办公室为其办事机构。全系统有中国交通职工思想政治工作研究会,其中包括全国31个省厅的地方交通研究会、全国公路研究会、港口研究会、航运研究会,通信研究会等11个分会。

二、人员落实。部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由部党组书记、部长任主任,各副部长和全国海员工会、公路运输工会任副主任,部各司局一把手任委员。在我任职时,中国交通职工思想政治工作研究会会长为原部长黄镇东,副会长为有关副部长及有关司局一把手。

三、典型引路。交通部善抓典型是被公认的。1991年部开展了“两学一树”活动,学雷锋,学严力宾,树立行业新风。1993年,部开展了个人学包起帆,班组集体学“华铜海”轮,企事业单位学青岛港的“三学”活动。1996年开展“三学一创"活动,即学包起帆,学华铜海,学青岛港,创文明行业。

四、总结表彰。部党组每两年左右召开全系统两个文明建设大会,表彰先进,总结经验,推动工作。1991年10月,在北京召开了全国交通系统两个文明建设先进单位、先进集体和劳动模范表彰大会,表彰了一百多个先进集体和先进单位,两百多个劳动模范。1993年11月,在上海召开了全国交通系统精神文明建设经验交流会,会议上树立了全国劳动模范包起帆,两个文明建设标兵船“华铜海”轮。1995年5月,树立了青岛港为先进单位典型。1996年10月,在南京召开了全国交通系统创建文明行业大会,在全系统开展了“三学一创”活动。

两个文明一起抓,两个成果一起要,带来交通事业的大发展。走遍全国,随处可见,交通建设的成果犹如一条亮丽的风景线,更像一幅极具吸引力的绝美画卷!平时我拍摄了一些有关照片,不妨一起看看。

居庸关的花海列车、太阳宫的城际列车。

长江三峡中的悬空大桥、北京房山的盘山公路。

(四)老档案管理员的骄傲

付均均

我在退休前,从事了30多年的文书档案工作,每天周而复始地负责各级、各类文件的传递与送审,自感工作平凡。但是,这次我特别想和大家介绍一下咱们部里的档案管理系统。

交通部是首家对档案进行数字化管理的部级单位,经过多年的发展,我部的管理系统仍处于前列。

交通部保存的各类档案是从解放前开始的,可以算是历史悠久了。但由于过去条件有限,形成的档案多为手写或者油印,纸张也比较轻薄,许多档案在保管的过程中,慢慢出现字迹模糊、褪色,甚至破损等问题,严重地影响了我们现在的办公需求。

为此,早在20多年前,我部经过研究,就率先开发、启用了数字化管理模式,但在实际操作中,仍是困难重重。我们面对封存已久的几十万卷档案,均要进行重新的审查和鉴定,再将有效的档案文书进行逐一修复、扫描、录入,最终装订成册。这次管理模式的变革,既能将我们的历史档案有效地保存起来,又能提高档案管理人员的工作效率,同时也方便了大家的调阅。

直至今日,我部的档案文书工作一直在不断优化,为我部各司局、各处室的业务工作提供了快速、有效的文件支持。

虽然我已经退休多年,但仍心系档案工作。每次回想起曾经为档案管理做出的那一点点工作,还是会深感自豪;同时,也为我部首创的数字化管理模式感到骄傲。

【季姝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