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字号 大 中 小】 【我要打印】 【我要纠错】 |
本报记者 王珍珍
"这是发展最快、投入最多、人民群众得到实惠最多的时期。"在日前召开的全国交通工作会议上,谈及近年来北京交通事业的发展,北京市交通委员会主任赵文芝深有感触。 据赵文芝介绍,北京市交通委员会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坚持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创新体制机制和管理手段,突破影响发展的体制性、机制性障碍,解决了一些突出问题,收到了好的成效,在交通行业实现了"四个创新"。 加强监管,精简审批,实现行政管理体制创新。随着首都城市化、机动化、现代化步伐的加速,像其他国家大都市一样,进入本世纪之后,北京也进入了交通拥堵时代。为缓解交通拥堵,统一协调各个交通部门,2003年年初,北京市委、市政府决策组建了市交通委员会,负责北京交通规划、建设、运营管理与服务。市发改委、市规划委、市建委、市政管委、市交管局等也"加盟"其中,形成了一个大协调机构。这一改革举措将政府职能充分整合,从体制上强化了交通发展在城市可持续发展战略中的地位和作用。赵文芝说,北京市交通委员会成立以来的5年,也是北京交通发展最快的时期。实践证明,交通委员会的诞生本身就是体制创新的产物,是取得5年交通发展辉煌成就的基础和前提,这种大协调机构的建立,大大加强了交通统一协调的力度。 加快交通发展,实现投融资方式创新。北京市正处于城市化、机动化快速发展期,这要求交通快速发展以提供支撑,所需交通建设资金规模巨大。"目前的投融资体制难以满足交通发展的资金需求,我们陆续实施了PPP、BOT、BT等投融资模式,建立了政府主导的稳定的交通基础设施投资机制。"赵文芝表示,对于枢纽建设,北京已经改变过去由开发代建设的机制,转而成立枢纽建设公司,建立"政府主导、建管合一、管用分离"的新型建管机制。 加快道路养护体制改革,实现交通管理创新。改革开放30年来特别是上世纪80年代中后期以来,交通工作侧重于道路设施建设,而对道路的养护管理不够。在当时交通基础设施少的情况下,将有限的交通资金大部分用于建设是可以理解的。随着首都交通事业的飞速发展,北京市交通委员会提出了要在交通工作中转变观念,牢固树立交通设施建养(管)并重的指导思想。通过三年多的努力,北京城市道路好路率提高了9%,达83%;公路完好率提高了7%,达85%。 加快优先发展公共交通步伐,实现公共交通改革发展创新。北京市委、市政府确定了优先发展公共交通"两定四优先"政策,"两定"即确定发展公共交通在城市可持续发展中的重要战略地位,确定公共交通的社会公益性定位;"四优先"即公共交通设施用地优先、投资安排优先、路权分配优先、财税扶持优先,把发展城市公共交通特别是加快轨道交通建设作为解决城市交通问题的治本之策,并实施低票价政策,使广大市民实实在在享受到了公共交通改革发展成果。目前,北京市公共交通出行比例已由2006年的30.2%提高到34.5%,首次超过小汽车出行比例,交通出行结构得到了改善。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