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〇一四年收官在即,站在时间的横轴上回望,可圈可点的节点如玉石般闪耀。
难忘康庄路上习来的徐徐春风,难忘川青藏路上厚重的甲子回眸,难忘前进路上不断完善的规范标准,难忘示范路上追求的畅安舒美。
这些节点如同来路上清晰可见的标志牌,给我们突破前行的鼓舞,让我们在革新路上收获满满,使路上的二〇一四精彩不断,美不胜收。
鼓舞
小康路
公路体制改革
“两路”精神
今年,春暖花开的3月,习近平总书记就农村公路发展作出重要批示;丹桂飘香的8月,习近平总书记就川藏青藏公路建成通车60周年作出重要批示,强调要弘扬“两路”精神,助推西藏发展;秋高气爽的10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马凯深入山东调研公路工作。一次又一次的关怀,让公路行业发展备受鼓舞。
康庄路——
畅通毛细血管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就农村公路发展作出重要指示和批示,明确要求通过创新体制、完善政策,进一步把农村公路建好、管好、护好、运营好,逐步消除制约农村发展的交通瓶颈,为广大农民致富奔小康提供更好的保障。
在全面奔小康的征途上,农村是关键,交通是基础。农村公路犹如毛细血管,活跃农村经济发展,首先要畅通毛细血管。
习近平总书记对农村公路的批示是对行业发展的一次莫大的鼓舞。在这一鼓舞下,农村公路发展必然再上新台阶,交通行业也必然实现“绝不让农民兄弟在小康路上掉队”的承诺。加速农村资源变现能力,带动农业产业化发展,助推城镇化崛起,全面小康的蓝图正因公路发展而愈发清晰。
“两路”精神——
激励交通行业发展
2014年8月7日,习近平总书记就川藏青藏公路建成通车60周年作出重要批示,强调要弘扬“两路”精神,助推西藏发展。
1954年建成的总长4360公里的川藏、青藏公路,结束了西藏没有现代公路的历史,在世界屋脊”上创造了公路建设史上的奇迹,铸造了一不怕苦、二不怕死,顽强拼搏、甘当路石,军民一家、民族团结的“两路”精神。在这种精神的激励下,西藏交通运输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修一条路能给群众打开一扇致富的大门,由筑路凝炼的精神则为整个交通行业注入了强大的发展动力。
习近平总书记对这种精神的肯定,不仅肯定了60年来西藏交通发展的成就,也使整个交通行业为之振奋,这种振奋连同“两路”精神一起,都将成为激励交通行业发展的重要精神财富。
公路体制改革——
科学 安全 可持续
10月15日至17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马凯在交通运输部部长杨传堂等陪同下,深入山东济南、莱芜、淄博、滨州等市调研公路工作,并主持召开座谈会,研究进一步全面深化公路体制改革,统筹做好公路建设养护管理和安全防护工作。
公路建设速度是否加快,怎样才能适应需求?公路养护管理体制是否顺畅,资金是否有保障?公路管理和服务转型升级的关键点在哪里?公路安全防护是否全覆盖、是否适应人民群众安全出行的要求?马凯副总理的调研,是新形势下对我国公路发展的分诊把脉,将有力助推我国公路行业朝着科学、安全、可持续的方向不断前行。
革新
执法整改
体制改革
投融资
隧道安全
以“四个交通”为主线,以理念、管理、政策等创新为动力,推进国家高速公路网建设,实施公路领域各项改革,为完成“十二五”规划目标打下坚实基础。
路政执法整改——
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
2013年11月,河南永城发生“车主难忍乱收费”事件,引起社会高度关注。事发后,交通运输部紧急部署,在全国开展为期3个月的公路执法专项整改活动。今年5月9日召开的部务会议审议并原则通过《关于加强公路路政执法规范化建设的若干意见》。该意见以“规范执法、提升服务”为主题,从加强公路路政执法队伍、执法行为和执法监督规范化建设入手,力争到2017年年底,基本建立较为完善的公路路政执法运行机制和工作格局。
以人为本,做到权为民用、利为民谋,这是对执法人员的根本要求。而要做到这一点,就需要不断加强管理制度和手段的创新,坚持阳光执法,严防公路“三乱”反弹,建立完善长效工作机制,从源头上杜绝趋利执法、权力寻租等利益动因。
普通国省道投融资——
创新机制体制
为改变我国公路“两头高中间低”的现状,9月23日,全国推进普通公路发展现场交流会在安徽召开。交通运输部部长杨传堂出席会议并强调,普通国省道发展要以全面深化改革为契机,探索和推广适应普通国省道公益属性的投融资方式,加快推进体制机制改革,促进普通国省道持续健康发展,为加快完善公路网、构建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作出积极贡献。
体制机制创新是推进普通国省道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在体制上,需要建立并完善以公共财政投入为主体的投融资体制,实现普通国省道建设由部门向政府、由行业行为向社会行为转变。在机制上,既要加大普通国省道发展的市场化力度,又要强化政府对市场的主导作用。唯有如此,才能厘清各级政府对国省道养护管理的权责,分类建立公路养护管理资金可持续保障机制。
公路隧道安全——
规范管理常态化
2014年5月,交通运输部、公安部联合发出通知,决定用一年时间,在全国开展公路隧道安全隐患排查治理专项行动。通过此次排查,两部门进一步健全和完善了公路隧道安全运行长效机制,推进了公路隧道安全运行管理的制度化、规范化、常态化。
理念创新是一切创新的前提。以“四个交通”为核心理念,把群众是否满意作为硬标准,全力打造“负责任行业”。综合运用行政、经济、法律、科技等手段,在提高交通服务层次上下功夫;加快立法进程,推进依法治交。做到既要“管得了”,更要“管得好”。
公路建设管理体制——
新探索 新境界
9月25日,全国公路建设管理体制改革座谈会在乌鲁木齐市举行。来自交通运输部以及全国各省(市、区)交通管理部门的相关负责人、专家,围绕施工标准化、公路代建工作等公路建设管理体制改革进行座谈。
我国不同地域的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不一,因此公路建设的体制也不应搞一刀切。公路建设搞代建制是我国公路建设体制的一种有益探索,不仅有助于遏制腐败、抑制“三超”,更有助于提高投资效益,从而为公路建设发展提供了强劲动力。
收获
标准化
平安工地
治超
示范工程
用硕果累累来形容即将过去的2014年再恰当不过了——高速公路建设30周年,高速公路施工标准化实施3周年,“平安工地”建设活动4周年,108和205国道改造示范工程实施总结年,全国治超开展10周年。历经磨砺,交通人交出了一份份令人满意的成绩单。
高速公路——30年的记忆
1984年6月,沈阳至大连高速公路开建,这是我国大陆兴建最早的一条高速公路。同年12月,沪嘉高速公路开工,其一期工程于1988年10月31日建成通车,成为国内第一条通车运营的高速公路。
30年间斗转星移。无论是“两纵两横三个重要路段”目标的完成,还是“五纵七横”规划的部署,无论是“7918”国家高速公路网工程的科学谋划,还是《国家公路网规划》的重新布局,无数交通人参与其中、迎难而上,破解了资金、土地等方面的难题,使我国的高速公路建设实现了震惊世界的腾飞。
标准化——习惯成自然
随着高速公路建设进入黄金发展期,交通人也开始在实践中探索,寻找一条符合我国国情的高速公路建设管理之路。
转机,发生在2010年。那一年8月召开的全国公路建设座谈会提出,用现代工程的管理理念、管理技术和管理方法,推动公路建设走上又好又快发展的新路子,公路建设管理工作要在推动“五化”上下功夫。次年年初,交通运输部印发了《高速公路施工标准化活动实施方案》,并在全国开展为期3年的高速公路标准化施工活动。
3年来,施工标准化理念在全国各地公路建设中遍地开花,成为进一步推行现代工程管理、加快转变公路发展方式的有效平台。
平安工地——安全理念入脑入心
施工标准化的实施,为高速公路建设项目带来了实实在在的经济社会效益,也使我国公路建设领域安全生产工作保持总体平稳态势。“平安”,同样是近年来公路建设领域的关键词。
自2010年3月“平安工地”建设活动启动以来,安全发展和本质安全的理念不断强化,“平安工地”建设常态化逐步实现。4年多来,安全制度体系建设不断完善,安全激励机制建设得到加强,施工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力度不断强化。各施工企业积极参与“平安工地”建设活动,强化安全生产双基工作,把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和技术标准逐级落实到现场,逐步实现了施工现场安全防护标准化、场容场貌规范化、安全管理程序化。
G108、G205——老路新生
如今,纵览祖国大地,从南到北,从东到西,公路建设精彩不断。为全面提高普通干线公路的综合服务水平,加快路网结构优化升级,交通运输部在“十二五”期组织开展以“五射六纵四横”15条国道为重点的干线公路改造工程。2011年,108和205国道作为干线公路改造的示范工程先期实施。
沿线各省(市)的示范改造成效精彩纷呈,“畅、安、舒、美”理念深入人心,公路安全水平、通行能力显著提高,立足于群众服务出行的各类设施和服务软环境得到较大改善。示范工程已成为展现公路新形象的有效载体,承载着一种对全新的管理养护理念、模式、方法的探求。
治超——十年不寻常
公路交通条件的改善,极大地带动了地方经济前行的脚步,随之而来的还有车辆超限超载运输的频繁发生,严重危害了道路运输安全。2004年5月11日,交通部、公安部、国家发改委等7部委联合召开了“第一次全国治理车辆超限超载工作电视电话会议”,全国治超大幕开启。
十年治超,成效显著,超限超载率大幅下降,交通秩序进一步好转,公路“三乱”得到有效遏制。通过治超,公路、桥梁的使用寿命延长了,好路率显著提升。
突破
ETC
新标准
服务区
扶贫
2014年,公路行业从制度建设到建管服务均取得了较为显著的突破,为下一步深化改革、转型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
公路工程技术标准——
技术先进 特色突出
2014年9月30日,新版《公路工程技术标准》(简称“新标准”)正式签发,并将于2015年1月1日起施行。历经4年编制的“新标准”总结了近年来我国在公路建设方面积累的丰富经验,充分考虑与我国国情、经济社会发展阶段、土地资源现状和建设条件的适应和协调,在国际标准体系中属于技术先进、特色突出的公路工程建设标准。
与现行2003年版《公路工程技术标准》相比,“新标准”打破传统观念,明确提出公路功能作为确定技术等级和主要技术指标的主要依据等新思路和标准。这些理念上的突破,将进一步促进路网结构优化,实现新修及改扩建公路功能与人民群众需求的契合。
高速公路服务区——
魅力日益显现
服务区是交通运输行业服务群众的重要“窗口”。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社会公众对于提升服务区服务质量的期盼更加迫切。
9月28日,交通运输部印发《关于进一步提升高速公路服务区服务质量的意见》,这是继2009年印发《关于加强高速公路服务设施建设管理工作的指导意见》后,交通运输部出台的专门针对高速公路服务区管理的规范性文件。
我国的高速公路里程数已经超过十万公里,点缀高速公路两侧的服务区的作用愈发重要。《意见》的出台,为未来服务区的建设管理及运营提出了更加科学规范的要求,推动服务区建设将满足公众高品质、多样化服务需求。
ETC联网——
14省市先牵手
全国高速公路ETC联网是2014年智慧交通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
3月7日,交通运输部印发《交通运输部关于开展全国高速公路电子不停车收费联网工作的通知》,提出全国ETC联网的主要任务和实施步骤;7月15日,全国ETC联网管理委员会成立;12月4日,北京、天津、河北等14个省市ETC联网完成设备测试和车道系统测试,2014年年底实现14省市ETC联网开通的工作计划如期完成。
实施ETC是解决公路收费站拥堵、提高公路通行效率的有效途径;也是适应公路网络化管理、发挥路网整体效益的现实需要。
2014年ETC联网工作计划的顺利完成,为实现2015年9月全国ETC联网奠定了基础,也是交通运输行业智能信息化建设的一大突破,更方便人民群众一路畅行。
交通扶贫——
谋改革 抓试点
2014年以来,交通运输部投入了超过1550亿元的车购税资金到集中连片特困地区的交通建设,并会同陕西、甘肃、青海、宁夏四省(区)人民政府,以农村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养护和农村客货运发展为重点,在六盘山片区选取5个贫困县开展扶贫攻坚试点工作。
交通扶贫体制机制创新改革试点的开展,为“十三五”期制定扶贫工作目标、重点、标准和政策积累了经验,提高了交通扶贫精度,能更好地利用交通建设引领集中连片特困地区脱贫致富。
一线寄语
承载着近千名建设者3年多梦想的吉莲高速公路永莲隧道即将建成通车,作为一名参与其中的建设者我很骄傲。3年来,从刚到现场时的踌躇满志,到施工停滞不前时的迷惘茫然,我始终没有退缩。经过参建各方精诚协作,攻坚克难,通过可靠施工方案保证掘进安全,利用帷幕注浆保证突水突泥段通过,通过有效科研攻关保证灾害治理效果,依托高效现场管理保证了作业有序。
——江西吉莲项目办隧道组 刘军
“第二故乡”三峡,来这里已经整整十年,我是幸运的,成为建设三峡大军中的一员。水是我们交通官兵的眼睛,大坝是我们的脊梁,我们必须百般呵护。军人按理说不应该有太多触景伤情的脆弱心怀,但我们也有自己的家,也有自己渴望的爱,更有自己的思想和灵魂。只不过,我们已经将自己的灵魂融化在了这身橄榄绿中,这种绿才是三峡最美的绿,才是驻地最美的风景。
——武警交通第五支队一大队 赵德军
今年对于我来讲是成长的一年,在忙碌的工作中不断学习,特别是参加了知识技能竞赛,让我从比赛中学到了更多理论、实践知识,这使我对平时的工作更加熟悉。繁忙的工作也让我时常忽略了家庭,但家里人都很支持我的工作。一年了,真的很想对家里人说一声感谢!
——徐工集团铲运机械总装线一线工人 刘凯
回想一年来和队友们锐意拼搏攻克难题、开拓创新促进发展,巡视公路近十万公里,妥善处理路政案件百余起,圆满完成大大小小应急保障任务十余件并成功开启五个创新项目,算得上硕果累累的一年。正是在这300多个日日夜夜里我们共同努力、风雨相伴,全队上下拧成一股绳,向上进取的劲头让我深切体会到了激情、真诚和希望。
——北京通州路政大队 梁宇
回首2014年,酒泉公路养护管理工作正在进行转型,以前的粗放型养护已经逐渐被机械化养护、科技养护和低碳交通所代替。展望2015年,酒泉公路人将以完善规章制度为依据,全面提升辖养公路的综合服务能力。
——甘肃酒泉公路管理局 李进东
新人心语
自8月1日进入中国交通报社公路中心工作起,作为一名新人,我正逐渐熟悉工作,熟悉交通行业。今年9月,我有幸参与山西交通扶贫采访。近两周的采访,让我第一次认真思考路的重要性。在忻州市的一家制粉厂里,该厂经理说,路修好之后土豆运输成本每斤能降几分钱。这一数字很小,但该厂每年要运输几万吨土豆,算下来,每年光运输就能节省两百多万元成本。以前,在路边墙头随处可见“要想富,先修路”的标语,这几个月的工作经历,让我真切体会到了这一标语的真实含义。
——李宇
从6月9号至今,我进中国交通报社工作已半年有余了。8月13日至8月31日,刚入职仅仅两个多月的我,有幸参加了报社举办的“‘新丝路·大交通’主题采访活动”。这次活动行程共5000多公里,我们一路走一路采访,这半个多月的采访活动让我对整个交通行业有了较为深入的认识,惊叹于我国交通建设的伟大成就,也为艰苦奋斗在交通建设一线的交通工作者所深深打动。走完“丝路”,我又陆续去了上海、四川,通过对不同地区的采访,使我对交通行业的认识更为全面、深刻,也让我对来年的工作充满期待。
——卫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