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日上午,刚刚报到的武汉理工大学博导、“长江学者”特聘教授赵修建委员,知道记者来自《中国交通报》,就从回家过年切入了话题。 他说,和去年一样,今年他又是开车回到湖南湘潭的西南偏远山乡过年的。自从京珠高速公路开通后,回家过年就不再是一项沉甸甸的责任。从武汉启程,4个小时就到了湘潭市,从湘潭到山乡的家, 90公里的乡村路,已有七八十公里是一马平川的新水泥路,再开车两个小时后就进了家门。83岁的老母亲喊着儿子的小名,眼睛放光,多年的病情好像减轻了许多。 赵修建委员介绍,以往回家只有了一个选择,就是提前多日“弄”火车票;从武汉到长沙需要五六个小时;再坐一个多小时长途客车到湘潭,然后转乘每天下午才有的班车;颠簸4小时才能到家,前前后后路上得花两天。 记者向他介绍了修农村路的种种艰难,以及将要启动的“五年千亿”农村路计划。他说,但愿公路将每一个游子的家与故乡的家连接为门到门,在一个以人为本的和谐社会里,公路网不仅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支撑,也是维系亲情、乡情的纽带。 最后,赵修建委员告诉记者他与交通的另一重缘分:他所领导的硅酸盐材料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多项成果如路基稳定专用水泥、环保型沥青、节能型路基材料、消眩光玻璃、用于隧道和隔音板等的自洁净材料,符合交通部领导提出的建设节能型、环保型行业思路,他们愿为交通行业的健康发展提供科研支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