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受权发布:关于2006年计划执行情况与2007年计划草案的报告-大会文件-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运输部
返回交通部主站
 
 
 
首 页 | 大会文件 | 报告解读 | 人物访谈 | 贯彻落实 | 即时报道 | 图片报道
  2007年全国人大政协会议 >> 大会文件

受权发布:关于2006年计划执行情况与2007年计划草案的报告
          2007年03月19日
【字号 【我要打印】 【我要纠错】

——2007年3月5日在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上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各位代表:

    受国务院委托,现将200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0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提请十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审议,并请全国政协各位委员提出意见。

    一、200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

    2006年,全国各族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重大战略思想,按照十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审议批准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加快推进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发展条件进一步改善,发展环境进一步优化,发展势头进一步趋好,实现了“十一五”良好开局,朝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又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一)国民经济运行保持增长速度较快、经济效益较好、物价水平较低的良好态势

    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全年国内生产总值20.94万亿元,增长10.7%。经济发展的稳定性显著增强,国内生产总值增速年度之间、季度之间波幅都比较小。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上涨1.5%,在经济增长连续四年达到或略高于10%的同时,物价涨幅稳定在较低水平,这在我国发展史上是少有的。

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 新华社发

    经济效益较好。全国财政收入3.93万亿元,增长24.3%;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18784亿元,增长31%。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下降1.23%,这是2003年以来的首次下降;单位工业增加值用水量下降9%。

    经济运行中的一些突出矛盾和问题有所缓解。投资增幅有所回落,全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4%,增幅比上半年回落5.8个百分点,比上年下降2个百分点。货币信贷增幅趋缓,年末广义货币供应量(M2)同比增长16.9%,增速比5月末回落2.1个百分点,比上年末下降0.6个百分点。煤电运紧张状况明显改善,年末直供电厂存煤2411万吨,处于正常水平;新增电力装机1亿千瓦,年发电量28344亿千瓦时,增长13.4%,国家电网系统拉限电条次和损失电量分别比上年减少97%和82%;粮食、化肥等重点物资运输得到较好保障。

    (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扎实推进 

    惠农政策进一步完善。在全国范围内取消了农业税和农业特产税,加上已经取消的屠宰税、牧业税等涉农税费,每年减轻农民负担约1250亿元。实行对种粮农民的直接补贴、良种补贴、农机具购置补贴和农资综合直补,全年补贴超过300亿元;增加对财政困难县和产粮大县的转移支付,奖励补助235亿元。粮食最低收购价范围由稻谷扩大到小麦。较大幅度提高了大中型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征收耕地补偿标准。

    支农投入持续增加。中央财政用于“三农”的支出达3397亿元(不包括用石油特别收益金安排的对种粮农民综合直补120亿元),比上年增加422亿元。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得到改善。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中央投入60亿元,比上年增长2倍,地方投入约69亿元,使2897万农民受益;农村沼气建设,中央投入25亿元,比上年增长1.5倍,地方投入15.6亿元,新增沼气用户约450万户;农村公路改造工程,中央安排投资190亿元,地方投入240亿元,共改扩建通乡通村沥青(水泥)路12万公里。实施“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建成农家店10万多个。

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情况 新华社发

农村沼气建设情况 新华社发

    农业结构继续优化。粮食种植面积比上年增加110万公顷,达到10538万公顷。粮食再获丰收,总产量49746万吨,比上年增加1344万吨。优质专用小麦和优质水稻种植面积比重达到55.2%和69.1%,分别比上年提高6个和4个百分点。棉花和糖料产量分别增长17.8%和16.2%;肉类、奶、水产品分别增长4.6%、18%和2.8%。

    (三)经济结构调整出现积极变化 

    工业结构调整力度加大。规模以上工业中,高技术产业增加值增长18.7%,比工业增幅高2.1个百分点。大型薄板热连轧成套设备、大型电站空冷系统等重大技术装备自主化取得实质性突破。产能过剩行业结构调整取得新进展。依法淘汰了一批落后生产能力,钢铁行业关闭了一批100立方米以下的小高炉和15吨以下的小转炉;电解铝自焙槽已全部淘汰;水泥湿法窑大部分已停产或拆除,新型干法水泥比重超过50%;煤炭行业关闭小矿井5931处,淘汰不符合安全生产条件或破坏资源的落后产能1.1亿吨。

2003年以来高技术产业增加值及其新增额情况 新华社发 

    自主创新能力建设积极推进。出台了一批支持自主创新的配套政策实施细则,十六个重大科技专项相继启动前期论证。全年国家财政科技支出1260.38亿元,比上年增长26.2%。超声医疗、燃料电池等国家工程研究中心组建完成,新增国家认定企业技术中心92家,首批创新型企业试点工作开始启动。下一代互联网示范工程、龙芯2号高性能通用芯片研制等获得重大创新成果,建成首个全超导托卡马克核聚变实验装置。

    服务业稳步发展。规模继续扩大,增加值达到82703亿元,增长10.3%。结构和质量进一步改善。交通运输供给能力明显增强,新建公路9.37万公里,其中高速公路4325公里;新建铁路投产里程1605公里,增建复线705公里;新扩建沿海港口码头泊位252个,其中万吨级及以上深水泊位144个;首都机场、上海浦东机场改扩建等工程进展顺利,西藏林芝等5个中西部支线机场投入使用。物流配送、金融保险、信息服务等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加快,消费性服务业中新兴业态、新兴产品不断涌现。

    区域协调发展取得新成绩。西部大开发“十一五”规划编制完成,全年投到西部地区的中央预算内投资和国债资金比重达41%,年初确定的12项重点工程全部开工建设,特色优势产业发展加快,巩固退耕还林成果,西部五省区基本口粮田建设试点起步。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试点、采煤沉陷区治理和棚户区改造进展顺利,重点企业自主创新和生产制造能力增强。中部崛起战略启动实施,出台了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的若干意见,明确了扶持政策。东部地区继续率先发展,天津滨海新区、上海浦东新区综合配套改革试点积极推进。

    (四)社会事业和民生工作得到加强

    优先发展教育取得新进展。全国又有83个县通过“两基”验收。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开局良好,2006年已经惠及5200万名农村中小学学生,平均每个小学生年减负140元,初中生减负180元。中西部农村地区3730万名贫困家庭学生获得免费教科书,780万名农村寄宿学生获得生活费补助。安排中央投资40亿元,支持了2858所寄宿制学校和8.58万所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设施的建设。中央投资28.5亿元,支持了321个职业教育实训基地、28所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478所中等职业学校和县职教中心建设。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达到59%,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22%。

2003年以来全国实现“两基”目标的县数及其新增数情况 新华社发

 

    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和人口计划生育工作继续加强。安排国债资金27亿元,地方配套17亿元,支持了5436所乡镇卫生院和672所县医院、县中医院、县妇幼保健机构的基础设施建设。安排国债资金,在中西部地区建设了一批食品药品监管设施。覆盖全国大中城市的社区卫生服务网络初步形成。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农民已有4.1亿人,以县为单位的覆盖率达到50.7%。人口自然增长率5.28‰。

以县为单位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覆盖率情况 新华社发

    文化、旅游和体育事业加快发展。50户以上通电自然村农民收听收看广播电视的目标全部实现,农村电影放映工程进展顺利。国家图书馆二期、中国美术馆二期和部分省级博物馆等重点文化项目建设稳步推进,文化遗产保护进一步加强。国内旅游、内地公民出境旅游的人次分别增长15%和11.3%,红色旅游点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全民健身计划继续推进。北京31个奥运比赛场馆已有30个开工建设。

    人民群众得到更多实惠。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和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实际增长7.4%和10.4%。29个省(区、市)提高了最低工资标准。保障农民工工资按时足额支付的各项制度不断完善。城镇新增就业1184万人,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4.1%。社会保障覆盖范围扩大,参加城镇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的人数分别增加1162万、1954万、539万、1757万和1038万。25个省(区、市)初步建立了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各类优抚对象的抚恤补助标准大幅度提高。通过以工代赈在贫困地区新建了一批小型基础设施,安排易地扶贫搬迁试点资金10.6亿元,搬迁西部地区贫困人口24万人。水库移民征地补偿和后期扶持政策逐步完善,受益农民达到2288万人。实施了电力、粮食、化肥、药品、成品油、房地产价格和涉农、涉企、教育、医疗、出租车收费等专项检查。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3.7%,增幅较上年提高0.8个百分点。

2003年以来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及其增长情况 新华社发

2003年以来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及其增长情况 新华社发

 

    (五)节能减排和生态保护力度加大

    节约能源资源和发展循环经济工作明显加强。虽然2006年年初确定的全国节能减排目标没有实现,但各方面对节约能源资源和发展循环经济的认识普遍增强,推动力度加大。发布了加强节能工作的决定,与30个省(区、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和部分中央企业签订了节能减排目标责任书。节能目标责任和评价考核体系初步建立,单位GDP能耗和单位工业增加值水耗公报制度正式实施。全面推进十大重点节能工程,运用国债资金支持了111个重点节能项目,开展千家高耗能企业节能行动,重点耗能企业节能管理得到加强。调整了节能节水产品政府采购清单,强制性能效标识制度实施范围扩大。电力需求侧管理继续加强。对高耗能行业加大实施差别电价政策力度,一些地方还制定了能耗超限额加价政策。广泛开展节能环保宣传,全社会节能环保意识显著增强。组织实施了第一批循环经济试点。

    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积极推进。清洁生产全面展开,发布了国家重点行业清洁生产技术导向目录和评价指标体系。开展淮河、松花江等流域城镇水污染治理和工业废水治理。城市污水处理率和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56%和54%,分别比上年提高4个和2.3个百分点。又有1.04亿千瓦火电机组安装了脱硫设施。全国二氧化硫、化学需氧量的排放量增幅分别下降11.3个和4.4个百分点。全年退耕还林26.7万公顷,退牧还草1000万公顷。

2003年以来城市污水处理率和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情况 新华社发

 

2003年以来退耕还林、退牧还草情况 新华社发

    (六)改革开放迈出新步伐

    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继续深化。北京、内蒙古等8个省份和部分市县开展了农村综合改革试点。19家国有独资公司进行了建立和完善董事会试点,第二批74家中央企业分离办社会职能改革基本完成。垄断行业管理体制改革积极推进,邮政管理初步实现政企分开。中国银行、中国工商银行成功上市,农村金融组织的市场准入门槛进一步降低,银行业资产质量和资本充足率继续提高,上市公司股权分置改革基本完成,直接融资规模扩大,外汇管理制度和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进一步完善。政府收支分类改革顺利推进,预算管理制度改革不断深化。调整和完善了消费税、资源税和房地产税收政策,提高了个人所得税起征点。投资体制改革积极推进,已有30个省(区、市)出台了企业投资项目核准和备案管理办法,80%以上的企业投资项目实行了备案制,中央投资管理程序进一步规范。资源性产品和要素价格形成机制改革取得积极进展,石油价格综合配套改革和电价调整方案顺利实施,30个省(区、市)开征了水资源费,15个城市实行了居民生活用水阶梯式计量水价制度,建立了工业用地出让最低价标准统一公布制度。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工作开始启动。实施中小企业成长工程,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环境继续改善。

    积极推进外贸增长方式转变。进出口总额达1.76万亿美元,比上年增长23.8%。进出口商品结构进一步优化,机电产品、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分别增长28.8%和29%,自主性强、增值率高的一般贸易出口比重提高,部分高耗能、高污染产品出口过快增长势头得到有效抑制。全年实际吸收外商直接投资695亿美元。企业“走出去”取得新成效,全年对外直接投资(非金融部分)达161亿美元,比上年增长31.6%。

    经济社会发展在取得成绩的同时,也面临不少困难和挑战。从深层次看,经济结构不合理、增长方式粗放、体制机制不完善等问题还没有根本解决。从当前看,经济运行虽然朝着宏观调控的预期方向发展,但基础还不稳固,经济增长付出的代价过大,不稳定不协调的因素较多,比较突出的有:一是农业基础薄弱的状况没有根本改变,农民持续增收难度加大。农业抗灾能力不强,科技水平不高。粮食生产效益相对较低,对种粮农民补贴的增收效应减弱,农民外出务工收入增加受多种因素影响,制约农民增收的一些体制性障碍尚未消除。二是投资反弹并引发经济波动的风险依然存在。投资增幅仍居高位,在建规模依然偏大,新开工项目较多,导致投资增长过快的体制机制问题还没有根本解决,一些地方、领域投资扩张的动力仍然很强。银行体系流动性过剩仍将持续,贷款扩张能力和放贷意愿较强。外贸顺差继续扩大。三是节能减排形势严峻,资源环境矛盾日趋尖锐。2006年年初确定的节能减排目标未能完成,主要原因是:产业结构调整进展缓慢,服务业比重较低,重工业特别是一些高耗能、高污染行业增长依然偏快,很多本应淘汰的落后能力还没有退出市场;相关法律法规、标准和管理制度还不完善、不配套,节能减排投入不足,支持节能减排的财税、价格、金融等政策措施尚不到位;不少企业开展节能环保技术改造的动力不强,一些节能环保项目建成并发挥作用还需要一定时间;从严执法做得不够,违法成本低,浪费资源、破坏环境等违法违规行为屡禁不止;一些地区对节能环保重要性和紧迫性的认识还有待提高,存在着重经济增长、轻环境保护的现象。2007年节能减排工作任务仍相当艰巨。煤电油运形势虽有所改善,但区域性、时段性、结构性供求紧张状况依然存在。四是社会问题仍较突出,促进社会和谐任务艰巨。就业形势依然严峻,劳动力总量过剩与结构性短缺并存,大学生就业压力增加,下岗失业人员特别是“4050”人员、“零就业家庭”再就业问题依然突出。社会保障覆盖范围较窄。群众对上学难上学贵、看病难看病贵反映强烈,食品安全、药品安全、居民住房、收入分配、社会治安、安全生产等问题仍比较突出,在企业改制、城市拆迁、土地征收征用、环境保护等方面也存在一些损害群众利益的问题,老少边穷地区脱贫任务还很艰巨。对上述问题,要积极采取措施,认真加以解决。



      相关文档
    关于印发道路运输从业人员从业资格证印制发放办法的通知
    关于发布汽车运输危险货物规则等两项交通行业标准的通知
    辽宁省召开营口港治理水运工程质量通病成功经验推广动员会
    陕西省2007年第一次公路工程试验检测人员考试圆满结束
    北京市奥运工程监察部、市监察局副局长王荣军等到道路工程质量监督站对奥运道路工程质量监督情况进行检查
    版权所有 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部 维护单位 交通部科学研究院 ICP备案编号 京ICP备0504683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