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我出差,看的是农业、是庄稼,如今我关注更多的是公路,看路修得怎么样,漂亮不漂亮。”3月3日,记者采访了来自山西大寨的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郭凤莲。郭凤莲说起话来声音清脆,谈到交通,聊起农村公路,话就没有停下来。 “老百姓常说,要想富,先修路。这没错,是老百姓的心里话。”郭凤莲说,她没想到这几年交通发展得这么快,因为有了路,“世界变小了”。2004年,郭凤莲和几个企业的老板一起去西部考察,途经陕西、甘肃、宁夏、青海和内蒙古,他们一路行车边走边看,行程12天,把五省区走了一圈。郭凤莲说,这在以前是难以想象的事情。“上个世纪90年代初,我从大寨去北京,要走一天一夜,路太不好走了。可现在,从大寨到石家庄就一个多小时,到北京也不过一个上午,太方便了。” 做过5年养路工的郭凤莲对公路有着不同寻常的感情,至今她还能记得一幅令她感动得流下眼泪的标语——“车在路上行,理解养路人”。“这条标语反映了养路人的心声!我在公路段当了5年书记,和工人们一起上工地干活,我们一起拌石料,一起铺沥青路。我知道建设和养护一条公路有多么不容易。”或许是因为有过这样的经历,直到现在,郭凤莲仍看不得公路被损坏。看到裂了缝儿的公路,她觉得心疼。“人人都应该爱护公路。这是每个人的责任。”郭凤莲说。 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农村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特别是农村公路建设是重中之重。郭凤莲告诉记者,他们那里的农村早就实现了“村村通”,山西2000多万农民兄弟对此拍手叫好。“不光是临近县城的村子通了公路,就是一些很偏僻的农村也通了公路。”郭凤莲高兴地说。 记者了解到,在过去的6年中,山西省农村公路建设完成投资占同期全省公路建设投资总比重超过了1/3,去年农村公路建设完成投资76.2亿元,首次超过重点公路。今年,山西省把沿黄扶贫旅游公路、通达通畅工程和县乡公路改造作为农村公路的建设重点,将新改建农村公路1.5万公里,力争实现凡具备条件的建制村通公路,90%的建制村通客车,新增1000个建制村通沥青(水泥)路。全国人大代表、山西省交通厅厅长王晓林明确表示,今年山西省确定的2000个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推进村要全部通沥青(水泥)路和客车。 路通了,车也通了。如今的大寨什么样?“我们那里早就有了客运班车,不要说大寨,离县城更远的村子也都有了客运班车。” “知道现在我们那里客运班车师傅怎么说吗?”郭凤莲反问记者。她曾向客运班车师傅打听过经营情况,师傅开心地告诉她,以前路不好走,一天拉不了几趟活儿,现在不一样了,一天可以跑好几个来回。“那个客运班车司机还反问我说,你说我能不挣钱吗?”说到这儿,郭凤莲开心地笑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