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民生,针砭积弊,两会代表委员不是停留在“望、闻、问、切”的“诊疗”阶段,而是开药方,治病根。
食品安全:制定食品安全法刻不容缓
嗑药的多宝鱼、致病的福寿螺、苏丹红红心鸭蛋、瘦肉精致人中毒……这些重大食品安全事件几乎都是媒体曝光在先,相关部门查处在后。“就是因为食品安全监管制度有硬伤,才导致七八顶‘大盖帽’也管不了问题食品的现状。”陈万志委员一语道破食品安全事故频发的根本原因。
针对目前食品监管存在的问题,“从制度上入手”成为代表委员们的共识。赵金城、陈守义、陈志哲等委员认为,应尽快出台食品安全法,弥补食品卫生法的不足。食品安全法应形成监管职能相对集中、部门监管职责明确的监管模式,使食品安全突发事件得到及时处理,不安全食品及时得到控制。
药品监管:如何保证不出下一个郑筱萸
如何保证不出下一个郑筱萸?两会代表委员一直在反思、追问。
两会期间,国家食品药品监管局对《药品注册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进行广泛公示,并上网征集群众意见。早些时候,国家发改委提出采取6项措施加强医药价格监管。
“两项举措同时展开,力度前所未有,表明国家对药品监管的力度和决心。”孙诚谊代表细细研究这些措施后认为,比降价更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的是制度,如在对现行药品定价时,让社会公众参与;建立健全药品和原料药市场价格监测体系,有效防止虚高;药品注册不再是过去的“一言堂”;审批干部要进行轮岗等。
安全生产:破除畸形的发展观、政绩观
两会期间发生的抚顺矿业集团老虎台煤矿特大透水事故,使代表委员谈起安全生产的话题显得更加迫切。他们认为搞好安全生产必须破除畸形的发展观、政绩观。
苏晓云委员说,防范安全事故是一个综合系统,涉及多个部门,只有强化地方政府的责任意识,通过政府的统一领导、统一协调才能形成齐抓共管的合力。徐绍芳代表认为,政府监管部门应依法严格煤矿安全生产监管,对违法违规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的小煤矿坚决清除出局。
汤建人代表认为,应公开拍卖矿权,抬高准入门槛,切断小煤矿大量不合法、不合理的利润,使其没有必要、也没有能力拉拢官员入股搞权钱交易。
乔洪涛代表认为,现在安全生产的抓法主要侧重在事故的调查、分析、处理上。煤矿的安全是一个系统工程,应该实施综合治理。必须加强安全生产的教育和培训,抓好矿井质量标准化建设,切实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
教育公平:“搭建起跑线上的公平”
农村优秀教师外流严重,乡村学校几乎吸纳不到优秀师范大学生;农村娃上学,跋山涉水一走就是好几里;一所学校内,好的优质教育资源大幅度向好班倾斜,而最需帮助的学生得到的却是最差的教育资源。
“农村的孩子还没有起跑,就输在了起跑线上。教育不公平导致的社会不公平,已经到了政府该正视的时候了”。万龙君代表说。
高峰代表建议,国家对西部省市所属的师范大学的师范生也应实行免费教育,或者在教育部所属的师范大学中对西部学生进行定向培养,此外要重视中等师范教育。
王毓钟代表建议,增加优质教育资源的同时,在资金、人才分配等方面尽量向薄弱学校倾斜,才能防止校际义务教育资源差距继续扩大。如可推行校际间师资轮换制,制定相应的政策,鼓励优秀教师到薄弱学校从教。同时,资金投入、教师编制要向农村学校倾斜,新增教师和软硬件建设资金应优先满足农村学校、城镇薄弱学校的需求。
医疗改革:让老百姓尽量少花钱看好病
管人口的不管健康,管医的不管药,管西医的不管中医,管城市医保的不管农村……政出多门、效率低下导致的医药卫生事业改革严重滞后已成为我国社会发展的瓶颈之一。
如何让老百姓尽量少花钱看好病?陈海啸代表认为,除提高医务人员技术水平和从医道德,规范医院发展方向、促进医疗体制改革,实行医药分家等措施外,还应制定一个作为行医治病标准的疾病诊疗指南。
巴德年等委员建议,中央财政主要应投向建立健全覆盖全国城乡居民的医疗保障体系,包括新农合和城市居民医疗保障体系的建立和运转。地方财政也应当主要投向医疗保障体系、乡镇卫生院的装备、社区医疗服务的装备和人才培训。
节能减排:尽快建立考评体系
2006年“节能减排”的目标没有实现,很多代表委员认为,目前我国经济增长方式尚未完全转变,环境执法力度不够,相关监督、约束、奖惩制度缺失或不完善。
马培华委员建议,要把包括环境保护在内的“约束性”任务完成情况,纳入对党政主要领导政绩考核的主要内容,建立目标责任追究和问责制度。要尽早组织实施包括污染治理、环保能力建设等投资规划并确保资金到位,及早发挥效益。
王勇德、高洪等代表认为,要把强化政府责任作为完成节能减排目标的关键环节,严格落实节能降耗目标责任制,建立健全管理制度和评价考核体系,并建立问责制度。袁驷代表说,应尽快建立科学、系统、完整的能源、环保、降耗减排等基础数据信息库,在此基础上建立科学的监控和约束指标体系。
制止“中国式奢侈”:从预算关口卡起
两会期间,新华社报道的全国政协常委、中国科学院院士叶大年的一本相册引起了代表委员的高度关注,这本相册中的100多张照片展示了许多地方政府违规兴建的豪华办公楼,其中的“精品”堪与白宫看齐。类似大修楼堂馆所现象被代表委员斥之为“中国式奢侈”。
代表、委员认为,遏制“中国式的奢侈”,仅有行政命令约束、加强思想教育、加大舆论监督是靠不住的,解决问题的根本在于法治。王全杰代表建议,强化人大的预算职权,政府部门建设办公大楼要纳入当地人大及上级政府部门的监督,要提交详尽的预算报告,同时将预算报告向社会公布,切实保障广大纳税人的监督权。人民代表大会在广泛听取公民意见后,对其进行审议并最终表决。
反腐:筑起四道“防腐墙”
2006年以来,多名高层贪官落马。代表委员针对铁腕反腐,从严治吏,治理商业贿赂,规范权力运行,加强领导干部的思想作风建设等问题建言献策,建议要筑起“教育、监督、制度、惩治”四道“防腐墙”。
和自兴、杨光成等代表认为,应推进反腐倡廉改革和制度创新,继续推进行政审批制度、财政管理制度、政府投资体制、行政问责制度等改革,努力从源头上减少滋生腐败的土壤和条件。
吴艳代表说,应着力构筑起“不想腐败”的自律机制,“不能腐败”的防范机制和“不敢腐败”的惩戒机制。大力开展思想道德教育和警示教育,加大对违纪违法案件的查处力度。(策划:钱彤,采访写作:吴晶晶、周芙蓉、马勇)